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正文

走近中国铜壁画创始人:朱炳仁

2020-04-07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中国新闻采编网 点击:

分享到:

 

    他是铜艺术领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他为中国创建了雷峰塔、峨眉山金顶、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百余座铜建筑装饰,也用巨幅彩色铜雕壁画和独创的熔铜艺术开启了中国铜壁画的艺术高峰。他,就是朱炳仁。

遥望(藏于G20杭州峰会会场)

    在现代经典建筑装饰中,不挂上一幅大型铜壁画,总好像缺少了艺术重器。G20杭州峰会场馆里一下就新添了朱炳仁制作的《遥望》等六幅铜壁画,最大的宽度达15米,这些铜壁画成为G20峰会会场一道尽显杭式韵味的绝美风景。

 

 

可是你知道吗?
历史上却没有铜壁画。
真的吗?
故宫博物院180万件文物里有吗?
没有!
国家博物馆里61万件藏品中有吗?
也没有。
那么中国第一幅铜壁画藏在哪呢?
它在普陀山南海观音大殿里。

 

    1995年,朱炳仁受邀为佛教圣地普陀寺制作第一幅铜壁画。整幅壁画一百零八平方米,外面用弧形玻璃严密地围了起来。当朱炳仁在观音法图面前放下手中雕刻工具的那一刻,九十高龄的普陀山全山住持妙善方丈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制作现场,细细察看足足两个小时未开一句口。正当人们忐忑不安时,妙善却转过头来对跟在他身后的朱炳仁感叹又有力地道出四个字:有价值啊!从此,这四字真言宣告了佛教庙宇的第一幅铜壁画诞生。

增勤法师与朱炳仁

    1999年,大雁塔住持增勤法师决定请朱炳仁为大雁塔特制巨幅铜雕壁画——唐玄奘求法图。在朱炳仁铜雕诞生之前的世界画廊中,人们几乎没有见到过一幅多彩的铜的壁画。朱炳仁从唐玄奘求法图中,仿佛看到了铜与生命和精气、氧气的综合中,已不单单只是原始单一的深古绿的氧化色了。

唐玄奘求法图(藏于西安大雁塔)

    于是,朱炳仁第一次采用了紫金刻铜技艺,把铜分成不同的成色,分出多种色相,表现出多种层次,令画面呈现出超凡的视觉感受和令人震撼的冲击力。当这幅多彩光泽的铜雕工艺史诗般地展现于西安大雁塔的唐玄奘纪念馆时,有人在细读这一百零八平方米也是迄今世界最大的铜刻壁画时,却发现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枚数平方厘米的印章上篆刻着“朱炳仁”三个字。这是大雁塔这个文化艺术殿堂中所有的艺术作品中唯一出现的一位艺术家的名字。因为在增勤法师看来:这个名字与他的艺术一样不朽。

    2006年,他从常州天宁宝塔的大火历炼、开示中创造了神奇的熔铜艺术。他将不同熔铸条件下的熔块重新配置,将铜液自由流动,用这种工艺使铜脱离模具的束缚。他说,“青铜时代以来,铜的铸造都需要模具,这种‘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将铜彻底从模具里解放出来,给了铜自由”。2010年之后,朱炳仁还借鉴了五彩、珐琅彩、粉彩的手法,在熔铜材质上创造出全新彩绘“庚彩”,让古朴的铜更加流光溢彩。就此,他的熔铜艺术壁画便一发而不可收。

阙立(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7年,朱炳仁的第一批熔铜作品问世,即被艺术界高度关注,第一幅熔铜艺术壁画即《阙立》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仅0.5平方米的面积既有浮雕又有圆雕,既写意又写实,同时揉合了铜雕、国画、书法及油画多种技法。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研究》主编邵大箴说:"朱炳仁的熔铜壁画真是意趣天成!高温熔化的铜的自然纹理和朱炳仁的传统铜艺术,再加上中国书法的点缀,运用油画的边框,就赋予这个工艺品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春和清妍(藏于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含熙(藏于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而在随后的熔铜壁画创作中,熔铜结晶体又如同生动、丰富、流畅的笔墨线条,深浅浓淡、层叠交错。收藏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大堂主壁的巨幅铜雕壁画《春和清妍》,高4.5米、宽8米,以中国传统水墨方式,在大理石底板上用独有的熔铜艺术铸就了一片迎接春天的梅花。这也是朱炳仁大师继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熔铜作品《含熙》、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铜雕作品“雷峰塔”后,作品第三次被海外文化机构收藏。

    他的最新力作《宋画迷宫》以历史上数量最多的铜画群,计五十八幅铜画组合成一“迷宫”形态的装置艺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亮相。在正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展出的中国非遗朱炳仁艺术展上,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也曾是梵高母校的院长、策展人巴特·艾克曼斯表示,与其它东方艺术家不一样的是,朱炳仁是根植东方融汇西方,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艺术家!这是巴特前所未有地以独特的视角评论一位东方艺术家,朱炳仁的作品也是能够“触及欧洲人民心灵”的艺术!(美术报)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