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艺术 > 正文

法国《龙吟杂志》刊载于江光影平面油画作品

2021-12-03 来源: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责任编辑:编辑部 点击:

分享到:

掬光影神采色 绘油画新天地

品赏著名摄影家于江的光影平面油画作品

林玲

第一次见到中国著名摄影家于江的光影平面油画作品,是2019年10月24日在法国召开的第25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上。在巴黎的卢浮宫内,于江先生的光影平面油画作品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展区观众驻足观赏,成为中国非遗展区的一大亮点,于先生参展的光影平面油画作品不但受到了好评,其中一幅还被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由法国艺术家联合会主席、国家博物馆馆长奥德哈女士为此颁发参展及收藏证书。

于江,出生于北京,中国光影平面油画的创始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副会长,中华砚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华光影平面油画艺术协会会长,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终身荣誉会员高级摄影师。自2013年光影平面油画诞生以来,其作品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人民艺术家、英国螺旋桨电视台、世界财富收藏等数百家国家主流媒体报道,之后每年都有新的作品被中国及亚洲、欧洲等国际政界、皇室或艺术机构收藏。

当你观赏那一幅幅山河景色的光影平面油画作品时,你会瞬间疑似跌入仙境洞天,这里有云崖枕清风织冠带,绿树环民舍染晚霞,小河搭桥望尽花艳,流云舞光影梦浪漫……美不胜收的画面,牵着你的双眸,牵着你的身心,激发着你的遐想,留恋着你的情思;而当你观赏另外那些人物与静物的光影平面油画作品时,你会在不经意间沉迷于白发老奶奶脸上挂满的笑容,你会倾慕于那身着蓝色和绿色旗袍的中国淑女,所展示的中华民族的风情,温柔而又典雅,你会感叹到描绘中国长城的光影及色彩,明暗搭配而不失和谐,醒目丰满而不显杂乱,你会感受那些静物的色调或鲜艳华丽,或古朴含蓄,总之,光影平面油画作品仿佛像璀璨的七色光,投进了我们的朝夕流年,令人心驰神往。

光影平面油画是著名摄影家于江先生三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创作并推出的一个全新的画种,是摄影与油画两种技艺的融合,两种艺术的结晶,摄影采用了近焦距高光、剪切、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技术,油画则将构图、形体、色彩、肌理变化等要素相结合,既包含了传统的中国画意境的元素,传统的西方油画笔触的艺术手法,又赋于了新时代、新科技网络信息化的新颖审美标准,比如在油画处理上融合了环保理念,添加了负氧离子空气净化科技成分,使得光影平面油画作品拥有了新时代的符号-绿色环保。

最引人注目的是光影平面油画作品的“视幻艺术”,即光于影的摄影艺术,让你心跳的不仅仅是梦幻般的光,带来了神采的春晖,大自然在光与影的相伴、相辅相成下,形体、层次、质感,千姿万态,固有的质感及形体虚虚实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光与影的相遇,也意味着抽象性、象征性、梦幻性的相遇;光与影的色彩,完全揭示了人和宇宙的情感、价值;光与影的明暗、动静之变,是艺术作品重要造型手段之一,在光影平面油画作品中,完美地呈现了以上的特殊风格,给观众一个动人的视觉冲击力。

光影平面油画作品绘出了油画的新天地,因为开放、创新的立意,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技术和谐地结合、摄影艺术与油画艺术融合一体作画,如今的摄影作品大多同质化比较严重,只要有质量上乘的相机,一般都能拍出好的照片,油画是西洋画的重要画种之一,画家们画风各异,在美感、节奏、色调等方面同摄影各有千秋,能将这两种艺术有机地结合,是光影平面油画作品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还因为运用光影感作为表现人之精神状态的一种艺术手段,即倾入感情在油画中的宣泄,探索并描绘自然界光、影、声、色与人及万物的交流,如此匠心独运,掬光影的神韵、神采色,揉绘进油画的画面里,使古老沉重的油画翩然散发出梦幻般的意境与情趣。

在二十一世际的今天,社会经济实现高速度和效率,工作追求快马加鞭,追求数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趣味、审美观念,新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丰富多彩。艺术永远需要多元共存,也将给光影平面油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念基础,同时打开了新的艺术空间。

2021年3月21日完稿于大巴黎

作者:林玲,笔名灵芝,法国华裔艺术评论撰稿人、《欧洲龙吟诗社》《龙吟》杂志责任编辑,活跃于众多法中文化艺术、科技教育交流协会。曾为多届法国巴黎大皇宫国际艺术展览参展并获奖的华裔画家撰写画作评论。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