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艺术 > 正文

全国知名书画家西安采风写生系列活动

2019-09-28 来源:书画家影像网 责任编辑:编辑部 点击:

分享到:

 

艺术家碑林集体合影

由中国书画家影像网,北京一道书画院主办、西安碑林书协、西安景强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知名书画家走进西安采风写生”系列活动”于2019年9月16日-9月2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书画家影像网,北京一道书画院创始人、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秘书长张兆峰、西安碑林书协主席郑博文带队,一行15人。

此次采风写生活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引领艺术家深入现实生活,扎根人民,激发爱国情怀,启迪创作灵感,为创作夯实基础,并将写生创作活动推向深入,为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贺礼。

西安扈邑区原称鄠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岭、北邻渭河,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个副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民俗艺术丰富,有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尤其著名农民画,被称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此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位艺术家齐聚扈邑区,并参观“重阳万寿宫“、“楼观台”、“公输堂”“秦岭山脉”“西安碑林”“西安大雁塔”“咸阳精渭楼”部分艺术家老师还参观了陕西铜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薬王山”等著名景点及革命根据地,让艺术家深入了解西安,了解扈邑区、了解铜川等地的文化,推动陕西省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并将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实地体会。

艺术家集体合作墨宝赠与景强实业有限公司

“全国知名书画家走进西安采风写生”活动为期七天,以采风、写生、笔会三个阶段交叉进行,所有艺术家现场创作,并把所创作的全部墨宝全部赠与承办单位西安景强实业有限公司,所有艺术家的画作均来自于艺术家他们对西安扈邑区、铜川等地 各具有代表性景点及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和直抒胸臆的表达,老师笔会活动中一幅幅满怀激情、生动逼真、真实感人的画卷,是书画家们走进自然、深入生活的成果,笔墨当随时代……

参加此次活动的艺术家有(按年龄排序)

陶古、 陈箫、 田立敏、 张辉(张茂财)、王烨、

刘长鑫、宋士操、曹娜、赵英旭、曾军艺、逯国平

西安碑林书协方面

郑博文、蒲红蕊、郑来晟

铜川方面

任银成

此次写生采风活动安排

第一站:“重阳万寿宫”(道教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与北京白云观、山西芮城永乐宫齐名)。重阳宫,全称“大重阳万寿宫”,位于西安市鄠邑区城西10公里祖庵镇北侧,距古城西安40公里,距楼观台20公里,是道教全真派创教祖师王重阳结庵演道之地,又是遗蜕归藏之地,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全真祖庭。

重阳真人,创教立极,自名全真,圣教复兴,全真之起,不世奇勋。重阳之宫,全真发轫,高山仰止,人文鼎盛,天下道林,众望所钟。

━ ━ ━ ━ ━

第二站:“楼观台”,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道教楼观的发源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 ━ ━ ━ ━

第三站:公输堂(公输堂原名源远堂,创建于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是民间“向阳三会”教教徒为纪念其祖师功德而建,历时十一年建成,源远堂既是“向阳三会”的法堂,又是供佛的礼拜殿,殿内原有佛像137尊,古又称“万佛堂”。)

艺术家参观公输堂

━ ━ ━ ━ ━

第四站:秦岭深处,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地域人文气息浓郁,民风淳朴,以山水绝壁峡谷为特色,是全国众多艺术家向往的写生采风之地。

━ ━ ━ ━ ━

第五站:西安碑林区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 ━ ━ ━ ━

第六站:咸阳清渭楼

清渭楼是古都咸阳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标志性建筑,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并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感叹。历史上的清渭楼曾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唐代诗人许浑曾以“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描述了这座千年名楼的壮丽景象。

咸阳清渭楼赠送艺术家书籍

咸阳清渭楼馆长郭总与艺术家共享藏宝

━ ━ ━ ━ ━

第七站: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写生创作

采风参观

主承办方联谊会

部分老师写生作品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