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象 > 艺术 > 正文

万类霜天竞自由——拜读王继良老师画作随感

2016-04-01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王宁 点击:

分享到:

一切都是从看到王继良老师的第一幅画开始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知如何去表达此画对我的冲击,单就它的真实存在确实让我为之心悸。是为画家深刻的思维,画作时崇高的激情,以及脱俗的绘画技艺,还是为画家人生磨砺出的洒脱随意,再给我惊叹赞叹之余,不免使我陷入空慌,实为画家的求真精神,造化之美,过滤后的自然气质而折服,激荡着我的好奇心,使我更欲了解更多的背后的人文故事,探究给我带来如此愉悦的原始动力,更迫不及待的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陶冶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多么希望大家也像我一样,放纵一下思绪,天马行空般的融入贴近画家的灵魂。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天的擦肩而过,对人如此,对物亦如此。纵观当今中国绘画界,能通过笔墨展现出如此“五采争胜,流漫陆离”的画作实属珍稀。

遵循自然---天人无二,固不必言合。

其意延伸也指人画无二,观其画,知其人,了其艺,明其志;足见其画作之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深蒂固,有不变求万变,不变的是基因血脉、固执己见,万变的是随心而动、万法归宗;其意其境给人以妙不可言、法不可议、理不由说的万千思绪;窥一斑而知全貌、观滴水则知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畅想。像是在给自己对话、更是在给大海对话、给历史对话。

王继良老师秉承着中国艺术家的基本天职,肩负着传承传统绘画的使命,追本溯源,其用笔气韵实有宋代易元吉《寒梅省元图》的遗风。也有人说王继良老师的技法、美感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手法,实不知,即使是西方十五世纪油画的奠基人,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他们也晚了北宋易元吉写实绘画技法二三百年。王继良老师通过长年积累的艺术感悟,走遍名山大川,从事物中揭示自己的精神实质,通过笔把平凡的细节,变成诗,变成画,如天籁得自然之趣、聚神韵之清空淡远、返简朴求欣悦神采。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让人身临其境不愿自拔。

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思其所以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勤修苦悟;

回看来路、自我颠覆、推心致腹、思理游物、趋之若骛。

这是人生的成长路,更是此画作彰显的画家在艺术道路上的辛路历程;据了解王继良老师家学渊源、从小随母研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古典文学巨著,书中自有百世师,书中自有练金石。7岁及启蒙绘画,五十年如一日,从无懈怠,早年师从爱新觉罗?溥松窗、徐北汀、周怀民、何海霞等艺术大师,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绘画功底。

不难看出王继良老师不光具有历史的眼光,更有世界的见识,泥古不习古,以自然为师,创造性地探索出以“喻水法”、“围墨法”、“破水法”;把水、墨、纸、笔的特性运用到极致;浑然天成、无牵强之迹;穷,造化之极,探,人生究竟;天然即兴,返天赋混沌;

超越自然---上善若水,求取法乎上;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世风世俗、物欲横流的今天,王继良老师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坚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著;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促使了其绘画在变革中,行,至仁、至爱、至精、至大之大道境界。

艺术家就是革命家,王继良老师矢志不渝坚守着艺术家天然原始的使命。

一则通过自己的艺术造诣,陶冶世人的情性,使人具有高尚纯洁的情操,从而消除人我之见,损人利己之念。

终则眼睛要始终望着世界、望着历史、望着未来,要继承先人的遗绪,而传承发扬光大现在的艺术,国家的复兴都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而我国更是迫切期待,只要为了实现“复兴梦”“中国梦”,为提高文化,改造社会,增添一份助力,那就是艺术家王继良老师的最真夙愿。

问由

(观《观海听涛》之感叹)

万类皆自海天佑,

治愈之地,

孤立寒秋。

寥寂人生何处去?

平生忧患,

死亦安否。

潮汐更替奈何求,

澜遮素日,

霜天争泅。

世事循环竞洄游,

来也自由,

去也自由?

免责声明:

1. 中华发展报道网仅为自媒体用户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中华发展报道网不对用户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中华发展报道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中华发展报道网,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中华发展报道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华发展报道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 自媒体用户在中华发展报道网发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中华发展报道网有权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权利。

4.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中华发展报道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中华发展报道网取得联系,以便中华发展报道网迅速做出处理。

Copyright @ 2001-2013 http://www.fzbd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邮箱:fzbdsd@126.com
未经发展报道网_发展报道编委会【官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备案号 粤ICP备17031398号